本文目录导读:
小儿推拿是中医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小儿推拿中,根据患儿的体质、病因、病程等因素,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证型,本文将介绍小儿推拿中的三个常见证型:风寒湿痹型、脾虚湿困型和肺热痰壅型。
风寒湿痹型
风寒湿痹型是指小儿因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酸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具体表现如下:
1、关节疼痛:受累关节疼痛明显,呈游走性,时轻时重,常伴有肿胀、红肿等炎症表现。
2、肌肉酸痛:肌肉酸痛不适,尤其是在夜间加重,可影响睡眠。
3、肿胀:受累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触摸有压痛,活动受限。
4、活动受限:由于关节疼痛和肿胀,患儿活动受限,行走、跑跳等动作不协调。
脾虚湿困型
脾虚湿困型是指小儿因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职,导致水湿内停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便溏、水肿等症状,具体表现如下:
1、食欲不振:患儿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甚至出现厌食、消瘦等症状。
2、便溏:患儿大便稀软,色黄或呈绿色,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便后仍有不尽感。
3、水肿:患儿面部、四肢轻度水肿,以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4、乏力:患儿精神疲乏,容易疲劳,四肢无力。
肺热痰壅型
肺热痰壅型是指小儿因肺热津伤,痰热内生,上逆于肺所致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具体表现如下:
1、咳嗽:患儿咳嗽频繁,痰多质粘稠,色黄或呈绿,有时伴有喘息。
2、咳痰:患儿咳出黄色或绿色的痰液,有时带有脓血丝。
3、发热:患儿体温升高,一般在38°C以上,有时可达39°C或以上。
4、喉部红肿:患儿喉部充血红肿,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附着。
针对以上三种证型,小儿推拿治疗时应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和穴位进行刺激,风寒湿痹型可采用推、拿、揉等手法刺激大椎、风池等穴位;脾虚湿困型可采用摩、揉、按等手法刺激足三里、曲池等穴位;肺热痰壅型可采用点、拍、刮等手法刺激天突、定喘等穴位,在治疗过程中,还需结合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理和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