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节是什么意思?我们经常听到饮食有节这句话,就浅层意义上理解饮食有节制。其实,中医对此的解释并非这么单一。接下来就看看饮食有节,中医是如何解读的吧。饮食有节,医生有句名言:“饮食七分饱,无病活到老”。切忌暴饮暴食,饥饱劳困,以免损伤脾胃。医生告诫:“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一日三餐,七分为宜。早餐宜早,质量应高,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糖分之类为主;午餐宜好;晚餐宜少。夜餐并不好,即是需要,也应少,以免影响睡眠和损伤脾胃。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做到定时定量,饥而食,食勿过饱,未饱即止,才是正好;渴而饮,饮勿过多,频频常饮,才为科学。节到什么程度才算“节制”了饮食呢?名医龚延贤就在其《寿世保元》著作中说“食宜半饱无兼味,可寿也”,这大概是“半饱者寿”这一养生名言的来由所在。《千金方》则认为要“饥中饱,饱中饥”,大概也是半饱之意。后来又有七八分饱之说,即略有饱感,还能吃,但不撑;现在,食物太富裕了,所以,又有条件再放宽一点谚语“夜晚减一口,活到九十九”。饮食有节助长寿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饮食有节五要点第一个字是“少”。国医大师球裘沛然养生的第一条就是少吃。第二个字是“杂”。现在很多养生专家的说法不一,有的人说要吃牛奶,有的人说要吃豆腐,弄得老百姓简直无所适从。而《黄帝内经》里很简单:“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五果、五畜、五菜虽然各有特指,但所有食物都能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归成五类,用味道来分,就是酸苦甘辛咸,用五性来分,就是寒热温凉平五类。意思也是要吃得杂,什么都吃一点。人体实际上有一种自我选择食物的能力,中医有“胃以喜为补”,身体缺什么,胃是知道的,它会喜欢、想吃这个东西(也可是中药汤剂)。那么假如糖尿病的人特别想吃糖、甜味的东西,怎么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控制,而不是禁止。糖尿病饮食原则中第一要控制热量摄入(热量最多的是脂肪、油,然后是粮食),当然还需配合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杂”主要有三个意思。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以粗为主,粗粮和细粮搭配,但是以粗粮为主;酸碱搭配,以碱为主。其中食物酸碱比较难把握,那么我教你两句话:第一句,除了牛奶以外的动物类食品绝大部分是酸性食品,第二句,除了米面以外的植物类食品绝大部分是碱性食品。酸性食物、碱性食物都要吃,但碱性食物我们多吃点,酸性食物少吃点,这就是“杂”。第三个字是“淡”。“淡”有三意:第一个少盐,一天盐的摄入量应该在6克以内;第二少油,一天油的摄入量应该在25克以内;第三少糖,一天糖的摄入量应该在20克以内。第四个字是“温”。温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不要吃太烫、太凉的东西,而是吃温热东西;第二个意思,是吃低热量的东西,不吃高热量的东西。意大利科学家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的热量摄入量在700卡路里以内是最健康的,这类人也容易长寿。食品热量高低是相对而言的,蔬菜类和肉类相比,肉类的热量高;肉类相比,红肉的热量比白肉的热量高。另外,烹饪方法不同,热量也不同,比如说同样一种肉,烤、炸、煎的热量就高,蒸、煮、炖的热量就低。第五个字“慢”。孔夫子说“食不语,寝不言”,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专一,吃饭就是一心吃饭,慢慢品味,自然能慢下来。饮食有节并非简单节制摄入食物,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