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结束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八次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中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中国乳业“十一五”期间发展速度明显降低,乳制品行业信誉发生危机,消费者信心降低损失重大。我们看到,一边是国内乳制品行业乱象不止问题频发,另一边是洋奶粉大举入境频频提价,中国乳业究竟怎么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长春来分析。 徐长春: 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质量问题或者是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哪里呢?关键是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问题,也就是说乳制品企业必须有奶源,这个奶源的价格过高必然就会导致企业寻求用相对较低的原料来替代较高成本的原料,就会导致出现三聚氰胺这种事件,奶源供应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的话,很难解决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问题。 光明乳业老总郭本恒抱怨,光明乳业去年被抽查4553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认为中国乳企的监测手段,质量控制都很先进,奶源才是问题所在。 徐长春: 最主要的是要转变发展思路,走一个国际化的道路,一方面要实现奶源供应的国际化,可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因为美国、新西兰、欧洲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人少地多,奶源生产的土地比较丰富,在奶源建设上技术比较高,生产效率也比较高。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就可以发挥中国企业设备先进,生产装备先进优势,也能发挥国外的企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双赢的合作。 另一方面也要有一个长远眼光,把自己的产品要面向国际市场,不只是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这样的话,两头都走向国际化都能破解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还要在国内建设自己的奶源基地,就近生产,就近销售。最后一个问题,建议我们监管部门对中国的乳制品企业和国外的乳制品监管的标准要一视同仁,因为我们是WTO的成员国,我们不能发展到今天,已经国际化到了这种程度的时候来给国外的企业超国民待遇,而我们自己的企业成为二等公民,这样是不公平的,国内的标准,国际化的压力下我们的企业的产品为将来走向国际市场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