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为了加强奶粉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而上月末,安全信用档案征求意见稿件的发布,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政府以及行业想要拯救国产乳粉企业的良好意图,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出将在近期内拟建立内部档案,记录每家婴幼儿奶粉生产商的详细安全记录,正式启动药监局对婴幼儿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消息一经传来,便引发了业内专家的激烈探讨。政府拟建安全信用档案,婴幼儿乳粉企业收归药监局管理。据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表明,针对婴幼儿乳粉企业建立的管理档案将包含三类信息:企业基本信息,监督管理信息和社会监督信息。其中,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食品生产许可信息、产品信息(包括产品配方、原辅料及标签信息);而监督管理信息将包括监督检查信息、违法行为查处信息、食品召回信息以及向相关部门的通报信息;社会监管信息则包括消费者投诉举报信息,行业协会“反映”的信息和媒体曝光信息等内容。业内专家认为,虽然这一征求意见稿是个良好的开端。然而,要将婴幼儿乳粉企业正式收归药监局集中管理,实施和转换过程所需的工作和细节完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得到这些涉及企业内部资料的信息后,药监局将如何处理、如何评估这些档案信息?哪些信息又将会被公开?信息搜集与监管流程是否能合二为一?这些都是有待商榷的问题。行业专家指出,要想有效监管,乳企应先建立自我管理机制。专家认为,各大乳企与其对一个尚未下定论的征求意见稿诚惶诚恐,倒不如多花一些心思在自我管理机制的建设上。从国家的宏观监控延伸到企业的自检和醒悟,中国乳企要想赢回口碑,必须先从自己的管理机制开始改进,单单依靠政策和国家手段,或坐等新政策的颁布,见风使舵,现有的安全生产问题便永远不能得到彻底的根治。在这一点上,向来“冷眼看市场”的国内母婴食品领军企业——圣元集团可谓深谙其道。在政府陆续颁布各项严格监管政策后,圣元依然轻松过关,游刃有余。今年年初,随着《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的正式实施,各大乳企一起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换证”风波,不少企业为“通关”投入了巨大资金重建产品检测、质量监控等设备,而圣元却以基本未花费改造费的“零成本”轻松过关,于4月22日正式晋升《细则》实施后首批获证的企业行列。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圣元集团在日常生产中就建立起来的高标准流程,不是坐等政府政策的制定、落实,再临时抱佛脚地花费心思去过关斩将,而是踏踏实实把重心放到自身实力的增强上。据悉,圣元现行的安全检测流程远远高于国家标准,除了会对每批原料和成品进行64项检验之外,还另外设置了塑化剂、镉、汞、尿素等32项风险监控检测,重金属、三聚氰胺、尿素多种非法添加物都能一一被检测出来,其流程监管的严苛度堪称业内最高。在自我监管上,圣元模式的确值得被效仿。良好的意图是起点,重塑消费者信心之路还很漫长。但专家认为,许多看似意图良好的政策却偏偏败在实施过程中的模棱两可上。建立安全信用档案,这样一个重塑公众信心的评级系统,在很多层面上讲都是不错的主意,但前提必须是企业清楚药监局将如何进行评定,以及这对他们的运营将产生何种影响等种种问题,并且自动自觉地增强自主品牌的竞争力,遵循市场经济逻辑稳步推进。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捷径。重塑消费者信心之路,虽然漫长,但希望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