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季我们经常会觉得我们的身体会经常不适应,我们的食欲也随之变得不怎么好了。还有腹胀、口淡无味、胸闷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又常被看似为小毛病,总觉得顶着酷暑跑一趟医院不值得。
传统二十四节气“夏至”已过,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故夏至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夏季暑湿邪气易侵犯人体
夏天天气渐渐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加之雨水多,湿气盛,暑湿邪气侵犯人体,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致使气机不畅,多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胃痛、胸闷想吐、腹痛、腹胀、大便稀溏,甚至水肿。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针对痼疾用针、用药,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冬病根因。
夏至后15日内适合节气针灸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节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古人根据“天时”,有选择地针灸不同穴位,预防该时节好发的疾病,从而可以养生保健,益寿延年。“节气针灸”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防病祛病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夏至后15日内就非常适合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节气针灸可以通过扶正祛邪、培补脾胃、助阳散寒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力更好地激发人体经气,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针灸的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